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王亦奇欧维策略
这个暑假,“浙BA”热浪席卷浙江。
杭州市上城区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获得杭州市亚军。
场边的教练,杭州市杭州中学的师生们都很熟悉,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吕小龙。
白天带校队,晚上则来到浙BA上城区队的训练场,这个夏天,吕老师过的是超级充实、忙碌的“AB面”生活。
吕老师在赛场上 受访者供图
七月初,一通电话让吕小龙老师的假期紧张起来,他被任命为浙BA上城区队教练。
挑战也接踵而至——从确定18人的大名单、组织高强度训练、制定临场战术欧维策略,到正式登上赛场,只有一周时间。而且,他遇上了棘手问题,队员分散,只能在晚上凑齐所有队员训练。
展开剩余70%吕老师指导比赛 受访者供图
“压力确实很大。”吕老师坦言,接到任务时也有过犹豫,“带了十多年队,别人怎么看是其次,最怕辜负了球员的付出和这份信任。”但他选择了迎难而上。
作为国家一级裁判员、篮球国家二级运动员,拥有多年市、区级优秀教练员、裁判员履历的他,迅速投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备战。
备战期和比赛期间,吕老师的每一天都像上了发条。
每天下午4:00-6:30,他在杭州中学校男子篮球队。学校男子篮球队连续七年在市、区级初中男子篮球比赛中稳居前列,他作为功勋教练,雷打不动地带队员们训练。
吕老师指导比赛 受访者供图
晚上7:00-9:00,顾不上晚饭,他又准时出现在浙BA上城区队的训练场。
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,队员们白天各有工作,只有晚上才能聚在一起磨合、演练战术。
奔波于杭中篮球场和浙BA训练馆之间,
最耗费心力的,是角色的切换和对两边队伍的责任。结束训练回到家,夜深人静时,他脑子里还在复盘白天的训练细节,思考第二天的战术安排。同时,作为学校体育组备课组长和初三体育负责人,暑期学生的体育打卡、新生家长会、初三家长会的工作,他一样也没落下。
“我们教练太牛了!”校队的孩子们去现场看了比赛,亲眼见证“龙哥”在场边调度指挥,带着队伍在高水平较量中一步步前进。同样让他们眼睛发亮的是,这支队伍中有四名队员是杭中校友,其中两人作为正选球员上场拼搏。
“看学长们代表上城区打浙BA,真带劲!”这份近距离感受高水平实战、亲眼见证校友风采的经历,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练球的劲头。
吕老师说,比赛是最好的老师,除了日常训练,他也带着队员们参加各类高水平赛事,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见识更大的赛场,在对抗中成长。他也一直在努力邀请优秀的外教来做特训,希望能把更多好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带给队员,进一步提升队伍实力。
最让吕小龙老师高兴的,是本次浙BA上城区代表队的主力队员戚正昊正是杭州中学的毕业生,杭中篮球队曾经的一员。他以体育教师的身份回到了母校,加入教练团队欧维策略,为杭中篮球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发布于:浙江省双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